炸了! 想过《碟中谍6》会不错,但没想到,它能玩到如此炸裂。 票房—— 北美首周末狂揽6150万,打破该系列纪录。 国内昨天上映,首日砍下2亿元,目测将统治整个九月院线。 口碑—— 早在北美上映时,就传出「系列最佳」的呼声。 烂番茄新鲜度97%,IMDb评分8.2。 豆瓣评分稳中有升,达到8.3分。 相对更严苛的媒体网站Metascore也打出86的高分。 均为系列最高。 甚至,外媒纷纷用上了“巅峰”、“罕见”、“最有价值的动作英雄”等字眼。 真有这么厉害? 在看片之前,院长对这些口碑光环多少有些疑问。毕竟这些年所谓的“系列最佳”也太多了…… 然而,在看完电影之后,我捂着自己被打肿的脸,连说了好几句: “真香!” 何止系列最佳! 这么说吧,《碟中谍6》可能是今年最狂霸酷拽的动作大片。 一个最重要的原因—— 别的特工拯救世界,靠脸、靠身手、靠高科技。 这些技能,阿汤哥饰演的伊森·亨特早都秀了N遍。 而同时,他拥有一项别人无法企及的特质: 搏命。 《碟中谍》系列经久不衰,离不开每一部中阿汤哥上天入地的火爆特技场面。 这些由他亲自上阵完成的极限动作场景,带来的是比CG特效更为逼真、更爽更燃的视觉奇观。 每看一部,你会忍不住内心感叹: 这也太惊险了!下次一定没新招了吧?! 科科,我们还是太年轻。 事实证明,阿汤哥和《碟中谍》系列的魅力正在于:没有极限。 你看—— 《碟中谍1》里,阿汤哥高空垂降拿资料。 在特殊环境下,他要严格控制自己的声音、温度、甚至重量,氛围紧张到观众大气都不敢出。 电影史上的一大名场面就此达成。 《碟中谍2》一上来,就是阿汤哥徒手攀岩的画面。 著名悬崖死马岬角,他从陡峭崖壁滑落又抓住的瞬间,所有人都瑟瑟发抖。 《碟中谍3》,他全程狂飙。 高楼“荡秋千”、低空跳伞、生死时速等闯关任务玩了个遍。 而在《碟中谍4》上映前,阿汤哥爬迪拜塔的消息便引发关注。 亲身上阵!500米高空漫步! 这是个什么概念? 我光在电影院看腿都软! 最妙的是,因为太惊险太酷炫,这段画面一度被质疑是特效合成。 直到制作特辑释出,人们亲眼看到阿汤哥拉着安全绳从高空跌落,连冲十几米,这才心服口服。 《碟中谍5》里,潜水六分钟已让人咋舌。 没想到阿汤哥还挑战了徒手扒飞机! 1500米高空的飞机外,他足足悬挂了20多分钟,只系着一根安全绳! 真·搏命演出。 一系列骚操作下来,观众的胃口已经快被吊到嗓子眼。 《碟中谍6》得拍到多厉害,才能让人眼前一亮,甚至刺激得移不开眼?! 废话不多说,玩命就对了。 打斗—— 洗手间内,阿汤哥与“大超”联手抗敌,但对方攻势很猛。 从步步紧逼,到摔碎镜面,再到反派拔下洗手池水管作武器锁喉阿汤哥…… 整场对打节奏感极强,动作凌厉,在环境和道具处理上出人意料。 拳拳到肉招招毙命的硬派气质,看得人热血沸腾。 飙车—— 巴黎街头,阿汤哥骑着重型机车,一路以约270公里的超高时速从逼仄小巷飙到凯旋门。 没戴头盔就算了,他还要前穿车流后躲追兵。 刹车不减速,直接用脚。 这是什么神仙技能?! 开飞机—— 没错,不仅会扒飞机,阿汤哥还专门进行了长达一年半的训练,学会驾驶直升机! 两机追逐战中,他要一边表演,一边驾驶飞机360度俯冲旋转。 这动作难度高到连专业的驾驶员都很少敢玩! 以至于阿汤哥完成后,导演克里斯托弗·麦奎里来了句: “这段真的很恐怖。” 如果说前几项操作你尚能预测,那么接下来这个特技,真的堪称不可能完成的挑战——「HALO跳伞」。 俗称“高跳低开”,军事战术之一。 阿汤哥需要在7620米的高空跳出机舱,高速降落后在离地面仅609米时打开降落伞。 过程中随时面临缺氧、低压、错过开伞时机等危险。 这是拍电影? 这明明是玩命! 为了完成这一动作,阿汤哥训练了整整一年。 正式拍摄时是在日落时分,每天只能拍一次,一次只有不到3分钟的有效拍摄时间。 于是,阿汤哥一共跳了106次! 谢天谢地,他创造了历史。 在《碟中谍6》的拍摄过程中,阿汤哥一共受伤6次。 其中有一次的现场画面被用在了电影中。 当然,你可能根本没看出来—— 屋顶追击战,阿汤哥要从一个屋顶跳到另一个屋顶。 看起来很正常对吧? 他甚至跳过去之后还爬起来,一瘸一拐地继续跑动。 可事实上,那一刻他的脚踝已经骨折了! 为了不影响拍摄,阿汤哥忍住剧痛,坚持把该镜头完成。 并且在治疗仅仅6个星期后,就返回剧组继续工作。 简直是超人一般的战斗力! 连老搭档西蒙·佩吉都屡屡被他吓到,表示大概没有什么是阿汤哥做不到的了。 毕竟,他可是汤姆·克鲁斯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阿汤哥的搏命精神已成为《碟中谍》系列的最佳代言。 在传统元素中不断寻求突破,一再完成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”,这让《碟中谍6》创造了近乎完美的视听体验和商业质感。 特技场面如此,剧情也不例外—— 当然,总体上还是王牌特工伊森·亨特接到逆天任务、带上小伙伴一起打boss的套路。 但这次,《碟中谍6》在老套路里玩出了新刺激。 首先,「谍感」加强。 无论对手还是队友,几乎都拥有双重身份。 他们是黑是白?是忠是奸?是走到最后还是半途而废? 种种反转令剧情更复杂烧脑。 而在故事丰满的同时,团队中各个人物也更饱满鲜活。 阿汤哥与亨利·卡维尔的对手戏充满火花,颜值爆表。 光看脸就值得二刷啊啊啊!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几个女性角色: 丽贝卡·弗格森饰演的伊尔莎英姿飒爽,打戏干净利落,十分带感。 看完那场飙摩托戏后,有种被她掰弯的感觉…… 新角色“白寡妇”性感美艳,野心和腔调十足。 与阿汤哥配合反杀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。 另外,在以往特工电影中容易沦为鸡肋的感情戏,竟成为《碟中谍6》的一个亮点。 一边是冷艳侠女伊尔莎,一边是柔情天使茱莉亚(米歇尔·莫纳汉 饰),伊森与她们面对面交流的每一场戏,都能让人感受到紧凑节奏外的一丝缱绻。 那沾染血色的浪漫,为时刻开挂的特工赋予了更多人情味儿,也更加迷人。 可以说,《碟中谍6》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: 再强大的特效也比不上真人实拍带来的震撼。 当你看到真实的近身格斗、真实的直升机追击、真实的“高跳低开”、真实的训练真实的受伤…… 那一份「真」,不仅创造了更燃爆的感官体验,还能震撼观众的内心,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于大银幕的敬畏。 这一敬畏之心和挑战不可能的勇气,让《碟中谍》系列在影史闪闪发光,无法取代。 当熟悉的音乐再度响起,当艰巨的任务再次抛出,我们无比渴望看到伊森·亨特踏上又一段冒险旅程,带领全世界观众体会热血燃情、疯狂心跳。 期待,这碗“靓汤”还可以品上很久很久…… 2017年4月12日,阿汤哥在《碟中谍6》片场,帅炸! |